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幼儿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和发热,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如止泻药、抗生素或益生菌,同时注意补液和饮食调理。
1、症状表现
幼儿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腹痛和发热。呕吐可能频繁发生,腹泻多为水样便,腹痛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发热则可能伴随全身不适。部分患儿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如果症状严重,如持续高热、脱水或血便,需立即就医。
2、病因分析
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多样,常见为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食物中毒。饮食不当、受凉、免疫力低下也可能诱发。病毒感染是幼儿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因,细菌感染相对较少但症状较重。
3、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药物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 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可吸附毒素并保护肠道黏膜,适用于轻度腹泻。
-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仅用于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适合病毒性肠胃炎。
4、补液与饮食调理
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ORS)是首选,可有效预防脱水。饮食上,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苹果,避免油腻、辛辣或高糖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
5、预防与护理
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勤洗手。护理时需密切观察患儿状态,如出现脱水迹象(如尿量减少、口干、眼窝凹陷)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幼儿急性肠胃炎虽常见,但通过及时治疗和科学护理,大多数患儿可快速康复。家长需关注症状变化,合理用药,并注重饮食调理和补液,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