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综合干预,最佳方法主要有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手术清除血肿、预防并发症、康复治疗。
1、控制血压急性期需快速将血压降至安全范围,避免血肿扩大。常用静脉降压药物包括乌拉地尔、尼卡地平,后续可过渡至口服氨氯地平等长效药物。血压管理需持续至恢复期,目标值通常低于140/90毫米汞柱。
2、降低颅内压针对中重度颅内高压,可静脉输注甘露醇或高渗盐水减轻脑水肿。头部抬高30度、适度过度通气等物理措施可辅助降压。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过度导致肾功能损伤。
3、手术清除血肿对于幕上血肿超过30毫升或小脑血肿直径超过3厘米者,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引流能有效解除占位效应。脑室出血可行脑室外引流,动脉瘤破裂者需同期夹闭或栓塞治疗。
4、预防并发症早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间歇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吞咽困难患者需鼻饲营养支持,定期翻身拍背减少肺部感染风险。癫痫发作时可短期应用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
5、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48小时即可开始床边康复,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吞咽功能训练。恢复期需结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言语治疗,针对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进行系统康复,必要时使用矫形器辅助行走。
脑溢血患者恢复期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2000毫升。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发现意识改变或肢体无力加重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