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轻微骨折可通过冰敷、固定、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疼痛。儿童轻微骨折通常由跌倒、碰撞、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冰敷:骨折后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敷包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冰敷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但需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包裹冰袋。
2、固定:使用夹板或绷带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患处移动。固定可以减少骨折断端的摩擦,缓解疼痛,同时防止二次损伤。固定时需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3、抬高患肢:将骨折的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抬高患肢时,可使用枕头或软垫支撑,保持舒适姿势。
4、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每6-8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缓解疼痛。药物使用需严格按照剂量,避免过量。
5、休息:骨折后应避免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休息有助于骨折愈合,减少疼痛感。家长需监督儿童避免过度活动,同时提供心理安慰,减轻其紧张情绪。
儿童轻微骨折后,需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促进骨骼愈合。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避免长时间卧床,有助于血液循环和恢复。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症状,如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