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通常需要进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鼻窦X线检查、鼻腔分泌物培养及过敏原检测等检查。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多由病毒、细菌或过敏因素引起,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1、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检查是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方法,通过纤细的内镜直接观察鼻腔和鼻窦内部情况,可发现黏膜充血、肿胀、脓性分泌物等病变。该检查能清晰显示中鼻道、嗅裂等关键部位,帮助判断炎症范围和程度,同时可进行活检或分泌物取样。
2、鼻窦CT扫描鼻窦CT能清晰显示鼻窦骨质结构和黏膜病变,对评估鼻窦炎类型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CT可发现窦腔积液、黏膜增厚、息肉形成等改变,还能显示解剖变异如鼻中隔偏曲,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急性鼻窦炎通常表现为窦腔均匀密度增高,慢性鼻窦炎可能伴发骨质增生或破坏。
3、鼻窦X线检查鼻窦X线检查可作为鼻窦炎的初步筛查手段,通过不同体位投照观察额窦、上颌窦等含气情况。虽然分辨率低于CT,但能显示窦腔浑浊、液平面等基本病变,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的优点。该检查对儿童鼻窦炎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对筛窦、蝶窦显示效果较差。
4、鼻腔分泌物培养鼻腔分泌物培养可明确鼻窦炎的致病微生物,指导抗生素选择。通过鼻内镜或穿刺获取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该检查对反复发作或治疗无效的鼻窦炎尤为重要,能避免经验性用药导致的耐药性。
5、过敏原检测过敏原检测适用于过敏性鼻窦炎患者,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寻找致敏物质。常见过敏原有尘螨、花粉、霉菌等,明确过敏原后可采取避免接触或脱敏治疗。该检查能区分感染性与过敏性鼻窦炎,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鼻窦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用力擤鼻。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性气体。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但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头痛、视力改变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