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小儿肺炎需从日常防护、疫苗接种、营养支持、环境管理、疾病监测五方面综合干预。主要有保持手卫生、按时接种疫苗、均衡饮食、避免接触病原体、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等措施。
一、保持手卫生正确洗手是阻断病原体传播的关键措施。家长需教导孩子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进食前、如厕后及外出回家时。婴幼儿需由家长协助清洁手部,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作为临时替代。注意避免儿童用手直接揉眼鼻口,定期修剪指甲以减少病原体隐匿。
二、按时接种疫苗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能显著降低肺炎发生概率。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应在2、4、6月龄各接种1剂,12-15月龄加强1剂。流感疫苗建议每年秋季接种,6月龄以上儿童均可接种。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儿童可咨询医生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三、均衡饮食充足营养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母乳喂养应持续至1岁以上,辅食添加后保证每日摄入鸡蛋、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深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提供维生素A、C。学龄前儿童每日饮水量需达800-1000毫升,避免过多摄入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
四、避免接触病原体流行季节减少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家中保持每日通风2-3次,湿度控制在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吸烟家庭成员须在室外吸烟,避免二手烟暴露。托幼机构出现呼吸道感染病例时,可考虑暂时居家观察。
五、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早就医,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冒可对症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细菌性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慢性鼻炎患儿需规范使用鼻喷激素,哮喘儿童应长期控制吸入治疗。
预防小儿肺炎需要建立全方位防护体系。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曲线。保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注意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居住环境应定期除尘除螨,毛绒玩具需每周清洗消毒。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立即隔离,与儿童分餐进食。通过系统预防可降低肺炎发生概率,但若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