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需注意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合理用药、观察症状及预防传播,多数情况下通过家庭护理可缓解。
1、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应禁食4-6小时减轻胃肠负担,缓解期选择低脂低纤维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稀饭、软面条等半流质。避免乳制品、高糖饮料及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多餐每日5-6次,每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
2、补充水分:
每2小时补充100-200毫升口服补液盐,可自制糖盐水500毫升温水加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脱水程度,若4小时无排尿或出现眼窝凹陷需就医。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补水速度。
3、合理用药: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双歧杆菌制剂调节菌群平衡,呕吐严重时可用止吐药物。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性感染需医生判断,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肠道损伤应避免。所有药物使用需间隔1-2小时。
4、观察症状:
每日记录体温、排便次数及性状,警惕持续高热超过39℃、血便、意识模糊等危重信号。婴幼儿出现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差,或腹泻超过3天无改善,应立即急诊处理。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变化。
5、预防传播:
患者餐具需煮沸消毒,如厕后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马桶。家庭成员实行分餐制,处理呕吐物时戴手套口罩。病毒性肠胃炎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医务人员及餐饮工作者需延长隔离期。
康复期可适量食用蒸苹果、山药粥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海鲜及未彻底加热的剩菜。每日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恢复,症状缓解两周内不宜剧烈运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长期滥用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反复发作需排查乳糖不耐受等潜在病因。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共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