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哮喘患者使用呼吸机在正确操作和医疗监护下通常不会致死,但若病情严重或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危险。治疗哮喘需结合药物控制、呼吸机辅助及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诱发因素。
1、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呼吸机主要用于辅助严重哮喘发作时的呼吸功能,帮助患者维持正常氧合和通气。在医疗监护下,呼吸机的使用是安全的,但若操作不当或病情急剧恶化,可能导致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药物治疗是哮喘管理的核心。常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这些药物可有效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急性发作时,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是首选。
3、呼吸机辅助治疗适用于严重哮喘发作或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常用方法,可减少气管插管的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则用于病情极其危重的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使用呼吸机时,需密切监测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压力,避免并发症。
4、生活方式调整对哮喘控制至关重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饮食上,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和Omega-3脂肪酸如鱼类可减轻炎症反应。
5、定期随访和病情监测是哮喘管理的重要环节。患者应学会使用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记录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包括药物调整、呼吸机使用指导和生活方式建议。
哮喘患者使用呼吸机在规范操作和医疗监护下是安全的,但需警惕病情恶化和并发症风险。通过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可有效控制哮喘,降低致死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诱发因素,确保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