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时通常建议散热而非捂汗,散热有助于体温调节,捂汗可能加重不适或引发脱水。
儿童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通过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至24-26摄氏度、温水擦浴等方式促进散热更安全。可适当增加饮水量防止脱水,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敷等刺激性方法。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少数情况下如寒战期或环境温度过低时,可短暂覆盖薄毯保暖,但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寒战停止或体温上升至38摄氏度以上,应立即撤除保暖措施转为散热。早产儿、慢性病患儿等特殊人群需更谨慎,避免体温波动过大。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清淡饮食,如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监测体温变化频率为每2-4小时一次,记录发热时间和最高温度供医生参考。退热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关节肿痛等伴随症状。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反复出现,须及时儿科就诊排除潜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