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主要有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三种类型。
1、肝前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主要由门静脉主干或脾静脉血流受阻引起。常见原因包括门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门静脉闭锁、脾静脉受压等。这类患者肝功能通常正常,但会出现脾脏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典型门静脉高压表现。诊断需结合超声、CT血管成像等检查。治疗重点在于解除血管梗阻,必要时可采用抗凝治疗或血管介入手术。
2、肝内型肝内型是最常见的门静脉高压类型,多由肝硬化导致。肝细胞广泛纤维化使肝内血管结构改变,血流阻力增加。其他原因包括血吸虫病、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等。患者除门静脉高压症状外,常伴有肝功能异常。治疗需针对原发肝病,如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同时配合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如普萘洛尔片。
3、肝后型肝后型门静脉高压源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如布加综合征、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这类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升高明显,可出现腹水、肝肿大等症状。诊断需行肝静脉压力测定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需解除流出道梗阻,布加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血管成形术或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以防食管静脉破裂出血。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但不宜过量,可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来源。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