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早期常见症状包括排尿异常、血尿、骨盆不适、性功能障碍及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这些症状可能由肿瘤压迫尿道、局部浸润或激素水平变化引起。
1、排尿异常:
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常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排尿习惯改变。肿瘤增大压迫尿道或膀胱颈部会导致尿流变细、排尿费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流中断现象。这些症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似,需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和直肠指诊鉴别。
2、血尿表现:
约15%患者会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因肿瘤侵犯尿道黏膜或膀胱颈部血管所致。血尿通常呈间歇性,可能伴随血精。需注意与泌尿系感染、结石等疾病区分,尤其50岁以上男性出现无痛性血尿更应警惕。
3、骨盆不适:
肿瘤局部进展可引起会阴部、骶尾部钝痛或坠胀感,部分患者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样放射痛。这种不适在久坐或排便时可能加重,早期容易被误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或肌肉劳损。
4、性功能异常:
肿瘤影响控制勃起的神经血管束时,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或射精疼痛。部分患者精液量明显减少,这与肿瘤阻塞射精管或影响精囊功能有关。但需注意这些症状特异性较低,多数中老年男性性功能障碍与前列腺癌无关。
5、体重下降:
少数患者早期即出现非刻意体重减轻,可能与肿瘤消耗或炎症因子释放有关。若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且无明确原因,建议进行系统检查。晚期患者更常见此症状,但极少数局限性前列腺癌也可能表现。
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前列腺健康检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45岁。日常注意控制红肉摄入,增加西红柿、西兰花等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避免自行用药延误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其他病因包括脑血管畸形、高血压性脑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1、颅内动脉瘤破裂:
约85%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动脉瘤是血管壁的异常膨出,常见于脑底动脉环分叉处,长期血流冲击导致血管壁薄弱区域逐渐形成囊状突起。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大小、位置及形态相关,直径大于7毫米的动脉瘤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2、脑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是第二常见病因,约占10%。畸形血管团结构异常,血管壁缺乏正常肌层和弹力纤维,在血流动力学改变时易破裂出血。青少年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需优先考虑此病因。
3、高血压性脑出血: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脑内穿支动脉玻璃样变,当血压骤升时血管破裂,血液可破入脑室系统或直接渗入蛛网膜下腔。常见于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扩散,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
4、外伤性出血:
颅脑外伤导致脑表面血管撕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常见于对冲伤、颅底骨折等情况,多伴有脑挫裂伤。外伤史是鉴别诊断的关键依据,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来源。
5、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药物使用、血友病等凝血异常疾病可增加自发性出血风险。这类患者出血常表现为多部位渗血,需及时纠正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也可能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动作。饮食以低盐低脂流质为主,保持大便通畅。恢复期可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和认知训练。定期监测血压,控制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以下。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戒烟限酒,遵医嘱定期复查脑血管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