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镇痛、口腔护理、补液支持、隔离防护等方式缓解。该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临床可选用干扰素喷雾剂抑制病毒复制,或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等广谱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2、退热镇痛:
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同时缓解咽部疼痛。注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避免与其他含解热镇痛成分的感冒药联用。
3、口腔护理:
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减轻溃疡疼痛,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溶液轻柔擦拭口腔。避免进食过热、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补液支持:
发热及进食困难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若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需及时静脉补液治疗。
5、隔离防护:
本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餐具、玩具需每日消毒,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后需用肥皂水洗手,避免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途径传播。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牛奶、米汤、果泥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柑橘类水果刺激溃疡。恢复期可逐步增加鸡蛋羹、软面条等半固体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患儿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以减少皮肤刺激,体温正常后可进行适度室内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观察疱疹变化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嗜睡、肢体抖动等表现,需警惕脑炎等并发症,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