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或溃疡。该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可在7-10天内自愈,主要通过对症退热口腔护理饮食调整隔离防护并发症监测等方式处理。
一、对症退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发热期间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观察有无惊厥等异常表现。
二、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缓解疼痛,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溶液轻柔清洁口腔。疱疹破溃后可喷涂开喉剑喷雾剂促进愈合,疼痛剧烈时可临时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
三、饮食调整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牛奶等,避免酸性、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面。少量多次喂养保证营养摄入,必要时可暂时改用吸管或勺喂减少口腔接触。
四、隔离防护发病期间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患儿餐具、毛巾需单独消毒,粪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家庭成员需加强手卫生,接触患儿分泌物后立即洗手。
五、并发症监测密切观察有无持续高热、嗜睡、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警惕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尿量减少、眼窝凹陷需评估脱水程度,呕吐频繁可能需静脉补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泥如苹果泥、香蕉泥,避免过早进食粗糙食物。注意观察手掌、足底等部位是否出现新皮疹以鉴别手足口病。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玩具等物品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表现,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