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高压综合征发作时的急救措施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体位、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及时就医等。颅内高压综合征通常由脑出血、脑肿瘤、脑水肿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呕吐物或分泌物,防止窒息。若患者意识不清,可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辅助呼吸,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同时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扭转,以免加重颅内压升高。
2、调整体位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左右,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或剧烈搬动,防止脑疝形成。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降低脑代谢需求。若患者出现抽搐,需保护其肢体免受碰撞伤害。
3、控制血压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加重脑水肿。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或尼卡地平注射液缓慢降压。血压控制目标为维持在基础血压的2/3水平,防止脑灌注不足。禁止舌下含服快速降压药物。
4、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或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快速脱水。呋塞米注射液可与渗透性脱水剂联用增强效果。严格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以防反跳性颅内压增高。
5、及时就医所有急救措施均为临时处置,需立即联系急救中心转运至有神经外科条件的医院。途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气管插管设备。入院后需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病因后可能需脑室引流或去骨瓣减压等手术治疗。
急救过程中禁止随意使用镇静药物掩盖症状。转运时避免颠簸,维持静脉通路畅通。患者稳定后需限制液体入量,每日不超过1500毫升。饮食选择低盐流质食物,补充足够热量。康复期应定期复查头颅影像,监测颅内压变化,循序渐进进行认知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