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结膜下出血一般可自行吸收,消除方法主要有冷敷止血、避免揉眼、控制血压、使用人工泪液、预防感染。眼结膜下出血通常由外伤、剧烈咳嗽、高血压、结膜炎症、血液疾病等因素引起。
1、冷敷止血出血初期可采用冷敷促进血管收缩止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敷于闭合的眼睑,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冷敷时不可用力按压眼球。48小时后若仍有新鲜出血需就医排查血管异常。
2、避免揉眼揉眼会加重结膜血管损伤导致反复出血。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佩戴隐形眼镜。睡眠时可佩戴眼罩防止无意识揉搓。儿童患者家长需加强监督,剪短指甲减少意外划伤。
3、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突发结膜出血需监测血压水平。建议低盐饮食,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等降压药物。血压波动较大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血管破裂。
4、使用人工泪液干眼症患者可选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人工泪液保持结膜湿润。滴眼时注意瓶口勿接触眼部,使用前清洁双手。合并过敏性结膜炎时可配合色甘酸钠滴眼液减轻充血。
5、预防感染出血面积较大时可短期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含激素眼药水,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真菌感染风险。出现眼痛、脓性分泌物或视力下降应立即就诊。
眼结膜下出血恢复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用眼。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血管修复。出血完全吸收通常需要2-3周,若超过一个月未消退或反复发作,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眼底血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