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痢疾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见病原体包括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阿米巴原虫。预防和治疗痢疾的关键在于保持卫生、及时就医和合理用药。
1、细菌感染
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是痢疾的主要致病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志贺氏菌感染会导致急性腹泻、腹痛和发热,沙门氏菌感染则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全身症状。预防细菌性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饮用安全水源,勤洗手。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也可引起痢疾,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预防病毒感染的关键是接种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是导致阿米巴痢疾的常见寄生虫,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症状包括黏液血便、腹痛和体重下降。预防寄生虫感染,需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注意食物清洁。
4、治疗方法
细菌性痢疾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如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或头孢类药物。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补充电解质和水分,防止脱水。阿米巴痢疾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甲硝唑或替硝唑。
5、饮食与护理
患病期间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香蕉和蒸熟的蔬菜,避免油腻、辛辣和乳制品。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痢疾的预防和治疗需要从源头控制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清洁。若出现严重腹泻、发热或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