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眼科急症,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视网膜脱离通常由高度近视、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后脱离、家族遗传等因素引起。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冷冻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气体填充术、巩膜扣带术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1、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轴长增加,视网膜变薄,容易发生裂孔或脱离。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封闭裂孔,防止视网膜进一步脱离,同时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监测视网膜健康状况。
2、眼外伤:眼部受到外力撞击或穿透性损伤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轻微损伤可通过冷冻治疗修复视网膜,严重损伤则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恢复视网膜正常位置。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引发视网膜脱离。治疗包括激光光凝减少视网膜出血,同时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预防病情恶化。
4、玻璃体后脱离: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液化并与视网膜分离,可能导致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治疗可通过气体填充术,利用气体顶压视网膜,促进其复位,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视网膜再次脱离的风险。
5、家族遗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治疗需根据具体疾病选择,如巩膜扣带术加固视网膜,同时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视网膜脱离的预防和护理需从日常生活入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用眼,减少眼部外伤风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等,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健康。适度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增强眼部血液循环,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避免视力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