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心血管疾病患者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定期监测等方式科学控制体重。心血管疾病通常由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控制体重的基础是合理饮食。建议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模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等。每日热量摄入应根据个人情况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节食。
2、运动干预:适量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力量训练每周2-3次,有助于增加肌肉量和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逐步增加,避免过度运动。
3、药物治疗:对于体重严重超标或伴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辅助减重。常用药物包括奥利司他胶囊,120mg,每日3次、利拉鲁肽注射剂,0.6-3.0mg,每日1次、芬特明片剂,15-37.5mg,每日1次。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4、心理疏导:体重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增强减重信心。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等方式获取心理支持。保持积极心态,设定合理的减重目标,避免因短期效果不佳而放弃。
5、定期监测:定期监测体重和健康状况有助于及时调整减重计划。建议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记录体重变化。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评估减重效果和心血管健康状况。定期就医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重饮食和运动的长期坚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可多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运动方面可选择多样化的运动形式,避免单一运动带来的枯燥感。心理上保持积极乐观,与家人朋友分享减重进展,获得支持和鼓励。定期监测体重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减重策略,确保科学有效地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