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需注意创口护理、饮食调整、疼痛管理、出血控制和活动限制。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正确止血以及减少剧烈运动。
1、创口护理: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刷牙,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干槽症。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漱口水。勿用舌头舔舐或手指触碰创面,保持创口周围清洁干燥。若缝合线存在,需按医嘱时间拆除。
2、饮食调整:
术后2小时禁食,24小时内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牛奶,避免使用吸管以防负压导致出血。3天内禁食辛辣、过热、坚硬食物,1周内逐步过渡到软食。高蛋白饮食如蒸蛋、豆腐有助于创面修复。
3、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多在48小时内达高峰,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局部冷敷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持续6小时有效缓解肿胀。若3天后疼痛加剧伴腐臭味,需警惕感染可能。
4、出血控制:
咬紧止血棉球40分钟至1小时,渗血较多时可更换无菌纱布继续压迫。避免反复吐唾沫,防止血凝块移位。少量血丝属正常现象,若持续出血超过12小时或出血量大需及时复诊。
5、活动限制:
术后24小时内禁止剧烈运动、弯腰提重物,防止血压升高引发出血。睡眠时垫高枕头,避免侧卧压迫创口侧。一周内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创面的活动,吸烟饮酒至少推迟至拆线后。
拔牙后恢复期需特别注意营养补充,每日摄入足量维生素C如猕猴桃、西兰花和锌如牡蛎、南瓜籽促进组织修复。可进行温和的颈部放松运动缓解肌肉紧张,但术后3天内避免瑜伽倒立等头部低于心脏的动作。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增强免疫力,使用U型枕减轻侧睡压力。若出现持续低烧、创口剧烈跳痛或脓性分泌物,应立即就医排查感染。常规拔牙创口完全愈合需1-2个月,期间定期复查确保骨组织正常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