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术后排便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温水坐浴、饮食调节、排便管理和心理疏导缓解。疼痛通常由创面刺激、排便用力、局部水肿、神经敏感和感染等因素引起。
1、药物镇痛:
医生可能开具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减轻疼痛,地奥司明片可改善局部循环,局部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能保护创面。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温水坐浴:
每次排便后用40℃左右温水浸泡肛门10-15分钟,每日2-3次。水中可加入适量高锰酸钾稀释液,能缓解括约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并减少感染风险。
3、饮食调节:
术后3天以半流质食物为主,逐渐增加芹菜、火龙果等高纤维食物。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4、排便管理: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蹲用力。便意明显时及时如厕,必要时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排便后建议用温水冲洗代替纸巾擦拭。
5、心理疏导:
疼痛恐惧可能导致排便抑制,形成恶性循环。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放松身心,与病友交流经验,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专业指导。
术后恢复期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勤换洗,睡眠时采取侧卧位减轻肛门压力。两周内禁止骑自行车或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发热、出血量增多需及时复诊。术后疼痛多在1-2周逐渐缓解,个体差异较大无需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