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出现的小肉赘可能由寻常疣、软纤维瘤、皮赘、脂溢性角化病、传染性软疣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冻治疗、激光祛除、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
1、寻常疣:
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粗糙的角质化丘疹。好发于手部及足底,具有接触传染性。临床常用液氮冷冻或水杨酸制剂治疗,顽固性疣体可考虑二氧化碳激光祛除。
2、软纤维瘤:
属于良性皮肤结缔组织增生,常见于颈部、腋窝等摩擦部位。表现为带蒂的柔软丘疹,多与肥胖、激素变化有关。较小皮损可通过电灼或剪除处理,较大者需手术切除。
3、皮赘:
医学称为软垂疣,多发于中老年人皮肤皱褶处。与皮肤老化、胰岛素抵抗相关,通常无需治疗。影响美观时可选择激光或手术祛除,需注意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4、脂溢性角化病:
俗称老年斑,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良性增生。表现为褐色油腻性斑块,与紫外线暴露和遗传相关。可通过冷冻、刮除或激光治疗,需与皮肤恶性肿瘤鉴别。
5、传染性软疣:
由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表现为脐凹状蜡样丘疹。儿童多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多数可自愈,顽固病例可用维A酸乳膏或刮除治疗,需避免搔抓防止扩散。
日常应注意观察皮损变化,避免自行撕扯或修剪。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少摩擦。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免疫力低下人群需警惕病毒感染。出现皮损增大、出血、瘙痒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皮肤镜或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防晒有助于预防脂溢性角化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