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或下颌。疼痛区域主要与心肌缺血引起的神经反射有关,常见诱因包括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
1、胸骨后疼痛:
约80%患者以胸骨中下段后方压榨性疼痛为首发表现,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常被描述为“重物压迫感”。此处疼痛与心脏解剖位置相关,缺血心肌释放的代谢产物刺激交感神经传入纤维,通过胸1-5脊神经节反射至体表。
2、心前区闷痛:
部分患者疼痛集中在左侧心前区,范围约手掌大小,可能伴随出汗、恐惧感。该区域对应心脏前壁供血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时尤为明显,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灼烧感。
3、左肩臂放射痛:
约30%患者出现向左肩及左上臂内侧的放射性疼痛,沿尺神经分布区延伸至无名指和小指。这种牵涉痛源于心脏与上肢皮节在胚胎发育中的同源神经支配,属于内脏-体表反射现象。
4、颈部紧缩感:
心肌缺血可刺激迷走神经分支,引发颈部带状区域紧缩样不适,常被误认为咽喉疾病。这种表现多见于下壁心肌缺血,伴随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兴奋体征。
5、下颌牙痛:
少数患者以下颌或牙床疼痛为主要症状,易被误诊为口腔疾病。三叉神经下颌支与心脏传入神经在延髓存在交汇,这种非典型放射痛在女性及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日常需控制血压、血脂,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吸烟者需严格戒烟,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若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或伴随冷汗、晕厥,需紧急就医排除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