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黄斑水肿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眼底黄斑水肿通常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葡萄膜炎、外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氟轻松可减轻炎症反应,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能缓解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可抑制异常血管增生。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激光治疗: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通过封闭渗漏的血管减少液体渗出,适用于局限性水肿。微脉冲激光治疗损伤更小,可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恢复。治疗前需完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灶范围。
3、玻璃体腔注射:
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直接注入玻璃体腔,能快速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糖皮质激素缓释植入剂如地塞米松植入剂可长效控制炎症。注射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术后需监测眼压变化。
4、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可清除玻璃体混浊及牵拉因素,适用于顽固性水肿伴玻璃体视网膜牵拉。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能改善黄斑区代谢环境。术前需评估全身状况及手术风险。
5、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戒烟限酒,减少高盐高脂饮食,适量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视网膜营养素。定期眼科随访检查视力及眼底变化。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日常可进行眼球转动、远近交替注视等眼部锻炼。饮食注意多摄入深色蔬菜、深海鱼类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强光刺激。出现视力骤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