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通常在怀孕15-20周进行唐氏筛查较为合适。筛查时间主要与胎儿发育阶段、检测准确性、孕妇个体差异、医院检测流程、后续干预窗口期等因素有关。
1、胎儿发育阶段:
孕15周后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趋于稳定,此时通过超声测量结合母体血清标志物如β-HCG、PAPP-A能更准确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过早筛查可能因生理性波动导致假阳性率升高。
2、检测准确性:
孕中期血清学联合筛查的检出率可达65%-90%,此时胎盘分泌的生化标志物浓度处于理想检测范围。若推迟至20周后,部分指标敏感性可能下降。
3、孕妇个体差异:
肥胖孕妇需提前至14-16周筛查,因体重指数过高可能稀释血清标志物浓度。多胎妊娠建议在16周前完成,避免胎儿干扰因素增加。
4、医院检测流程:
部分医疗机构要求提前1-2周预约筛查,实际检测日可能根据孕妇末次月经推算孕周调整。三级医院通常需配合NT超声检查,时间窗口更严格。
5、后续干预窗口期:
筛查高风险者需在22周前完成羊膜穿刺确诊,保留足够时间进行遗传咨询。部分地区规定24周后终止妊娠需特殊审批,时间安排需前置。
建议孕妇在孕12周建卡时与产科医生确定具体筛查日期,筛查前3天保持正常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日常注意补充叶酸和DHA,筛查异常结果需配合遗传科进行无创DNA或羊水穿刺等确诊检查。孕中期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升检测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