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穿刺手术适用于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感染性病灶病原学检查、弥漫性肺疾病鉴别诊断、肿瘤分期评估及治疗前病理确认等临床需求。主要适应症包括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不明、肺部感染病原体未明确、间质性肺病需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病理分型确认、转移瘤原发灶寻找。
1、孤立性肺结节对于直径超过8毫米的肺结节,当影像学特征不典型且恶性概率中等时,肺穿刺可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尤其适用于存在毛刺征、分叶状改变等可疑恶性特征的结节,能有效鉴别腺癌、鳞癌等原发性肺癌与结核球、错构瘤等良性病变。操作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及肺功能,避开大血管和肺大疱区域。
2、感染性病灶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肺部感染,特别是免疫抑制患者出现的空洞性病变或团块状阴影,可通过穿刺抽吸物进行细菌培养、真菌涂片及分子检测。对疑似肺结核但痰检阴性者,穿刺活检联合抗酸染色可提高检出率。需注意活动性出血倾向患者禁用,穿刺后应监测气胸等并发症。
3、间质性肺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弥漫性网格影的患者,当血清学检查无法确诊时,穿刺活检有助于鉴别特发性肺纤维化、结节病及过敏性肺炎等疾病。需选择病变活跃区域取材,通常需联合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获取足够样本。血小板低于50×10⁹/L或用力肺活量小于50%预测值为相对禁忌。
4、恶性肿瘤分型中央型肺癌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失败时,CT引导下穿刺可明确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类。对拟行靶向治疗的晚期肺腺癌,穿刺标本能进行EGFR、ALK等基因检测。操作需避开坏死区域,标本应同时送检常规病理和分子检测。大量胸腔积液或病变紧贴纵隔者需谨慎评估。
5、转移瘤溯源全身多发转移瘤疑似肺来源时,穿刺活检可鉴别原发性肺癌与转移性肿瘤。对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转移瘤,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确定原发部位。多发病灶应选择最大且表浅的靶点,需与PET-CT检查结果结合定位。重度肺动脉高压或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列为高风险禁忌。
肺穿刺术后需卧床休息6小时,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24小时内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活动,术后2小时复查胸片排除气胸。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避免刺激,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胸腔压力变化。出现持续胸痛、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后续根据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感染性病变需依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恶性肿瘤患者需多学科会诊确定综合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