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可通过针灸、热敷、药物等方式治疗,通常由过度使用、姿势不当、外伤、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
1、过度使用:长期重复同一动作会导致腱鞘磨损,引发炎症。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缓解局部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每周进行2-3次针灸,连续治疗4-6周可显著改善症状。
2、姿势不当:不正确的姿势会增加腱鞘负担,导致炎症。针灸配合姿势矫正训练效果更佳。治疗期间注意调整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外伤:外力撞击或扭伤可能损伤腱鞘,引发炎症。针灸可加速受损组织修复,减轻肿胀。治疗初期可每日针灸一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每周2-3次。
4、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腱鞘炎。针灸需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进行,避免感染扩散。感染控制后,每周针灸2-3次,持续2-4周。
5、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腱鞘。针灸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受限。每周针灸3次,配合药物治疗,持续6-8周。
日常护理中,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冷水刺激。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橙子、鸡蛋,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进行手指伸展运动,增强肌腱柔韧性。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