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可能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胃酸反流、病原体感染及用嗓过度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烟、环境改善、抑酸治疗、抗感染及声带休息等方式治疗。典型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痒、灼痛、咳嗽及分泌物增多。
1、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焦油和尼古丁会持续刺激咽部黏膜,导致黏膜充血、纤毛运动功能下降。治疗需彻底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必要时可寻求戒烟门诊行为干预或尼古丁替代疗法。
2、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粉尘、工业废气或干燥空调环境中,会破坏咽部黏膜屏障。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湿度50%-60%,雾霾天气外出佩戴防尘口罩。
3、胃酸反流:
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可引起化学性炎症,多伴随烧心、反酸症状。需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药物可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4、病原体感染:
链球菌、流感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易转为慢性炎症,表现为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
5、用嗓过度:
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因声带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出现黏膜水肿。建议每小时发声不超过45分钟,练习腹式呼吸,急性期需绝对禁声。
日常可饮用罗汉果茶或蜂蜜水润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坚持盐水漱口200毫升温水加3克食盐有助于清洁咽部。适当进行游泳、太极拳等增强体质的运动,但冬季需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若症状持续超过2个月或出现吞咽困难、痰中带血等表现,需及时进行喉镜检查排除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