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可能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胃酸反流、病原体感染及用嗓过度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烟、环境改善、抑酸治疗、抗感染及声带休息等方式治疗。典型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痒、灼痛、咳嗽及分泌物增多。
1、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焦油和尼古丁会持续刺激咽部黏膜,导致黏膜充血、纤毛运动功能下降。治疗需彻底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必要时可寻求戒烟门诊行为干预或尼古丁替代疗法。
2、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粉尘、工业废气或干燥空调环境中,会破坏咽部黏膜屏障。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湿度50%-60%,雾霾天气外出佩戴防尘口罩。
3、胃酸反流:
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可引起化学性炎症,多伴随烧心、反酸症状。需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药物可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4、病原体感染:
链球菌、流感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易转为慢性炎症,表现为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
5、用嗓过度:
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因声带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出现黏膜水肿。建议每小时发声不超过45分钟,练习腹式呼吸,急性期需绝对禁声。
日常可饮用罗汉果茶或蜂蜜水润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坚持盐水漱口200毫升温水加3克食盐有助于清洁咽部。适当进行游泳、太极拳等增强体质的运动,但冬季需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若症状持续超过2个月或出现吞咽困难、痰中带血等表现,需及时进行喉镜检查排除肿瘤性病变。
慢性咽炎通常无需优先治疗鼻炎,但合并鼻炎时需同步干预。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有控制鼻腔炎症、减少咽喉刺激、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1、控制鼻腔炎症:
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可能通过鼻后滴漏刺激咽喉黏膜。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可减少炎性分泌物下流,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抗生素。
2、减少咽喉刺激:
避免吸烟、饮酒及辛辣食物等物理化学刺激。粉尘环境佩戴口罩,空调房保持湿度在50%-60%,可降低干燥空气对咽部黏膜的损伤。
3、调整生活习惯:
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过度用嗓。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能减轻夜间胃酸反流对咽部的刺激,晚餐与入睡间隔3小时以上。
4、药物治疗:
咽部异物感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咽炎片等中成药,黏膜萎缩者可用维生素A辅助修复。合并过敏性鼻炎需配合抗组胺药物,但需避免滥用抗生素。
5、物理治疗:
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可缓解咽干症状,低温等离子消融适用于增生性咽炎。鼻腔冲洗联合咽喉部理疗对鼻咽联合病变效果更佳。
慢性咽炎患者日常可饮用罗汉果茶或蜂蜜水润喉,练习腹式呼吸减少咽喉肌肉紧张。建议每周3次有氧运动改善鼻咽部血液循环,游泳时注意氯气刺激。合并胃食管反流者需控制体重,睡前3小时禁食。持续性声嘶或吞咽困难需排查喉部器质性病变,咽喉异物感超过2个月应进行电子喉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