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建议优先就诊妇科或皮肤科,就医前需记录症状细节并避免自行用药。外阴瘙痒可能由感染、过敏、皮肤病、激素变化或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就医准备主要包括症状记录、衣物选择、清洁方式、药物史整理和基础检查五项内容。
1、症状记录:
详细记录瘙痒发作时间、频率、伴随症状如分泌物异常、皮疹等,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月经周期变化、性生活后症状加重等细节也需注明。手机拍摄外阴局部照片注意隐私保护可为医生提供直观参考。
2、衣物选择:
就诊当日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及易穿脱的下装,避免化纤材质刺激。检查前24小时停止使用护垫、阴道冲洗剂及香皂,防止干扰检查结果。携带近期使用的卫生巾品牌样本以备过敏原排查。
3、清洁方式:
就诊前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禁止使用洗液或药物坐浴。检查前2小时避免排尿,保留阴道分泌物利于病原体检测。若已自行用药,需携带药品包装盒或说明书。
4、药物史整理:
列出近3个月使用过的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包括阴道栓剂、药膏等局部用药。过敏药物、避孕药使用史及既往类似发作记录需重点说明。
5、基础检查:
提前做好血常规、血糖等基础检测,月经干净3-7天为最佳检查时间。绝经后患者需补充雌激素水平检测,糖尿病患者应准备近期血糖监测记录。有性生活的患者可能需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
日常应保持外阴干燥清洁,选择pH值4.0-4.5的弱酸性洗液,避免过度清洗破坏菌群平衡。穿着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复发。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异常出血、溃疡时需立即复诊,反复发作患者建议进行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