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流鼻血需排查鼻腔局部病变和全身性疾病,重点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鼻内镜及血压等项目。
1、血常规检查:
通过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复鼻出血。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以防影响结果准确性。
2、凝血功能检测: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可筛查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凝血异常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更需此项检查,鼻腔黏膜脆弱时易发生自发性出血。
3、鼻内镜检查:
直接观察鼻腔内部结构,能发现鼻中隔偏曲、血管瘤、糜烂等局部病变。青少年常见黎氏区血管网破裂,中老年人需警惕鼻腔肿瘤。检查前需进行表面麻醉,过程中可能有轻微不适感。
4、血压测量:
高血压患者鼻腔后部血管易破裂出血,尤其在晨起或情绪波动时。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排除血压波动导致的血管压力性出血。
5、肝功能检查:
严重肝病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倾向。伴有蜘蛛痣、肝掌等症状时,需结合肝炎指标和腹部超声综合评估。
日常应保持鼻腔湿润,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凡士林涂抹鼻前庭。避免用力擤鼻、挖鼻孔等机械刺激,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出血时采取坐位前倾姿势,手指压迫鼻翼10分钟。若每月出血超过3次或单次出血量大于200毫升,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