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负责孕育胎儿的重要器官,切除子宫后需通过伤口护理、激素调节、盆底肌锻炼、心理调适、定期复查等方式保养。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腹部或阴道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术后两周内禁止盆浴,可擦浴或淋浴。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张力,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体温异常需及时就医。
2、激素调节:
全子宫切除后可能出现激素波动,表现为潮热、失眠等更年期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激素替代药物如戊酸雌二醇、结合雌激素等缓解症状。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可作为辅助选择。
3、盆底肌锻炼:
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可预防盆底肌松弛导致的漏尿。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练习3组。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也有助于盆底功能恢复。
4、心理调适:
术后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可通过心理咨询、病友交流等方式疏导。伴侣应给予情感支持,避免将生育能力与女性价值挂钩。参与兴趣小组或志愿服务有助于重建自我认同。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复查伤口愈合情况,3个月评估盆底功能,之后每年需进行妇科检查。重点监测卵巢功能、骨密度及心血管健康。保留宫颈者仍需定期宫颈癌筛查。
术后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每日摄入1000mg钙质预防骨质疏松。适量食用红枣、枸杞等补血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坚持快走、太极等有氧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在BMI18.5-23.9之间。术后6-8周经医生评估后可恢复性生活,需注意避孕至激素水平稳定。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体温、情绪变化等指标,便于长期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