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可通过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痰祛瘀、补肾纳气等方式改善症状,需在专业医师辨证指导下结合中药汤剂、针灸、艾灸等综合干预。
1、益气活血适用于气短乏力、唇甲青紫者,常用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配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活血过度。
2、温阳利水针对下肢浮肿、畏寒肢冷证型,真武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配合艾灸关元穴,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记录每日尿量。
3、化痰祛瘀痰瘀互结见胸闷咳喘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丹参、三七,可联合穴位敷贴,痰热证需避免辛辣燥热食物。
4、补肾纳气肾不纳气致动则喘甚者,予参蛤散合金匮肾气丸,配合隔姜灸肾俞穴,需避免过度劳累并控制每日活动量。
中医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心功能,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配合低盐低脂饮食及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出现端坐呼吸等急症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