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可通过药物控制、介入治疗、开放手术、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腹主动脉瘤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血管炎症等原因引起。
1. 药物控制针对早期小动脉瘤或手术禁忌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控制病情进展。
2. 介入治疗适用于瘤体直径超过5厘米或快速增长者,通过血管内植入覆膜支架隔绝瘤腔。治疗需配合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术后可能出现内漏等并发症。
3. 开放手术适用于瘤体破裂高风险患者,手术切除瘤体并置换人工血管。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监测吻合口出血及器官灌注情况。
4. 定期随访瘤体直径小于5厘米者需每6-12个月复查超声或CT,监测瘤体变化。同时需严格戒烟、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外伤。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便秘和剧烈咳嗽,出现突发性腰背剧痛或休克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