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坚果时需注意过敏风险、摄入量控制、储存条件及特殊人群禁忌。坚果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每日建议摄入量约30克,需密封避光保存,儿童及胃肠功能弱者应谨慎食用。
1、过敏风险部分人群对坚果中蛋白质成分过敏,可能引发皮肤瘙痒、喉头水肿等症状。过敏体质者初次尝试新坚果种类时建议少量测试,出现不适立即停用并就医。常见致敏坚果包括腰果、杏仁、巴西坚果等。
2、摄入控制坚果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热量过剩。健康成人每日建议食用量为一小把(约30克),高血压患者宜选择原味坚果,糖尿病患者需计入每日总热量。
3、储存条件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变质,应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或冷藏。霉变坚果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出现哈喇味或变色时禁止食用。真空包装可延长保质期至6个月以上。
4、特殊禁忌3岁以下幼儿食用整粒坚果存在窒息风险,建议磨碎后添加。胃肠炎患者急性期应避免高纤维坚果,痛风患者需限制花生等高嘌呤品种。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注意杏仁维生素K含量。
选择烘烤非油炸坚果更健康,搭配酸奶或水果可提升营养吸收。出现腹痛、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