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可能由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长期卧床、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手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方式治疗。
1、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久坐或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肺动脉。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常用抗凝药物包括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2、长期卧床瘫痪或术后制动导致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建议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活动下肢,使用弹力袜预防。若出现单侧肢体肿胀需警惕血栓形成。
3、凝血功能异常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或获得性高凝状态会增加血栓风险。可能伴随反复流产或静脉炎,需检测凝血指标。治疗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监测INR值。
4、恶性肿瘤肺癌、胰腺癌等肿瘤释放促凝物质,表现为消瘦合并呼吸困难。需同时治疗原发肿瘤,使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预防血栓进展。
日常应避免久坐不动,长途旅行时多活动下肢,高危人群需遵医嘱预防性抗凝。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咯血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