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可能引发氧中毒、吸收性肺不张、二氧化碳潴留、鼻黏膜干燥、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抑制、气压伤、氧自由基损伤等并发症,按严重程度从轻度不适到器官损伤排列。
1、氧中毒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肺泡损伤,表现为胸痛和咳嗽,需调整氧浓度至安全范围,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药物辅助治疗。
2、肺不张纯氧吸入会冲走肺泡氮气导致局部肺萎陷,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可通过呼吸训练和间歇性低流量吸氧预防,必要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3、二氧化碳潴留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高浓度吸氧会抑制呼吸中枢,出现嗜睡和头痛,需采用控制性氧疗并监测血气,可配合呼吸兴奋剂治疗。
4、鼻黏膜损伤长期鼻导管吸氧易导致鼻腔干燥出血,使用加湿型氧疗装置可缓解,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或生理盐水喷雾保护黏膜。
5、视网膜病变早产儿高浓度吸氧可能引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需严格控制氧饱和度在90-95%之间,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6、支气管损伤高压氧治疗可能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治疗期间需配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
7、呼吸抑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吸氧浓度过高会减弱低氧驱动,出现呼吸频率下降,需采用文丘里面罩精确调节氧浓度在24-28%。
8、气压伤机械通气联合高浓度吸氧可能引发气胸,表现为突发胸痛和呼吸困难,需立即胸腔穿刺减压并调整通气参数。
9、自由基损伤过量氧分子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可能造成多器官氧化应激损伤,可配合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剂治疗。
吸氧治疗期间应严格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氧浓度超过60%,出现视力模糊或持续胸痛需立即就医,新生儿及慢性肺病患者需制定个体化氧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