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创伤性关节炎、距骨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踝关节功能障碍、感染等。距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导致,需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
1、创伤性关节炎距骨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踝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关节炎可能与骨折复位不良、关节软骨损伤等因素有关。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行踝关节融合术或置换术。康复期间应避免负重活动,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2、距骨缺血性坏死距骨血供特殊,骨折后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常见于HawkinsⅢ型、Ⅳ型骨折。早期表现为负重时隐痛,后期出现距骨塌陷和踝关节畸形。坏死可能与血管损伤、骨折移位压迫血供有关。治疗包括限制负重、高压氧治疗,坏死严重时需行距骨切除术配合胫距跟融合术。可配合使用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延缓骨质破坏。
3、骨折不愈合距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多发生于颈部骨折,与血供差、固定不牢固有关。症状包括持续性疼痛和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线清晰无骨痂形成。治疗需手术清除纤维组织、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术后配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可辅助使用接骨七厘片、仙灵骨葆胶囊等促进骨愈合药物。
4、踝关节功能障碍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踝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表现为背伸跖屈受限、行走不稳。功能障碍与关节粘连、软组织挛缩有关。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踝泵训练、阻力带锻炼,配合超声波治疗和手法松解。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外用药物。
5、感染开放性骨折或术后可能出现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伴发热。感染与伤口污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关。治疗需彻底清创、引流,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慢性感染伴骨缺损时可能需要植入抗生素骨水泥。
距骨骨折后应定期复查X线或CT监测愈合情况,术后6-8周内避免完全负重。康复期建议摄入高钙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踝关节功能锻炼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从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出现持续疼痛、关节畸形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复诊,避免并发症加重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