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可通过胃镜检查、肠镜检查、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慢性肠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肠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医生会将带有摄像头的细管经口腔插入胃部,过程中可能引起轻微不适。胃镜检查能清晰显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表现,必要时可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检查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以防呛咳。
2、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适用于怀疑肠道受累的慢性肠胃炎患者,可评估结肠和末端回肠的炎症程度。检查前需服用泻药清洁肠道,检查时医生将柔性内窥镜从肛门插入,全程约需20-40分钟。肠镜能发现肠道黏膜溃疡、出血点等病变,同时可进行止血或息肉切除等治疗。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建议24小时内进食流质食物。
3、粪便检查粪便检查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辅助诊断。患者需留取新鲜粪便置于专用容器送检,检测项目包括隐血试验、虫卵检测、细菌培养等。隐血阳性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粪便钙卫蛋白升高反映肠道炎症活动度。该检查无创且成本较低,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4、血液检查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评估全身炎症状况。慢性肠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异常,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可帮助明确感染史。抽血前一般无须空腹,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严重贫血患者需进一步排查消化道出血可能。
5、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钡餐造影等影像学检查适用于评估胃肠壁增厚、狭窄等结构改变。CT检查需空腹4小时并口服造影剂,能清晰显示胃肠壁层次结构;钡餐造影通过X线追踪钡剂流动观察胃肠蠕动功能。这些检查对肿瘤、克罗恩病等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孕妇应避免放射性检查。
确诊慢性肠胃炎后,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易消化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急性发作期需暂时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若出现持续消瘦、呕血、黑便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