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每升可能提示糖尿病。糖尿病诊断需结合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综合判断,主要有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胰腺功能异常、肥胖、长期高糖饮食等原因。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个体患病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早期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若发展为糖尿病,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或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控制血糖。
2、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常见于肥胖人群。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褶皱处色素沉着、餐后嗜睡等症状。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础干预措施,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等药物。
3、胰腺功能异常胰腺β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常见于1型糖尿病或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多伴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需长期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替代治疗。
4、肥胖内脏脂肪堆积会加重代谢负担,肥胖者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每升即需警惕。建议通过低升糖指数饮食和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减重,必要时可考虑代谢手术干预。
5、长期高糖饮食持续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会导致血糖波动,可能诱发胰岛功能衰竭。这类人群可能出现反应性低血糖、视物模糊等早期症状,需调整饮食结构并监测餐后血糖,必要时使用瑞格列奈片等促泌剂。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每日主食中粗粮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避免空腹饮酒或过度节食,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和足部护理。若发现空腹血糖持续超过6.1毫摩尔每升,应及时就医完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