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肾虚、肝郁、气血不足、湿热下注、心脾两虚等因素有关。
1、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肾阳虚衰时命门火不足,可致宗筋失于温煦而痿软;肾阴亏虚则相火妄动,耗伤精血导致宗筋失养。临床常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潮热盗汗等症状。治疗需辨证选用温补肾阳或滋补肾阴的方药,如右归丸、左归丸等。
2、肝郁:
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可致肝气郁结,经络阻滞影响宗筋气血运行。患者多伴有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等表现。疏肝解郁是主要治法,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情志调节尤为重要。
3、气血不足:
思虑过度或久病耗伤可致气血两虚,宗筋失于濡养。常见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等症状。需采用补益气血的治法,归脾汤、十全大补汤等方剂可辨证选用,同时需注意劳逸结合。
4、湿热下注:
过食肥甘厚味或外感湿热之邪,下注宗筋导致经络阻滞。多表现为阴囊潮湿、小便黄赤等。治宜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等方剂常被选用,日常需保持清淡饮食。
5、心脾两虚:
忧思伤脾或劳心过度,导致心脾两脏气血生化不足。常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归脾汤配合养心安神药物可改善症状,需注意调节工作压力。
中医调理阳痿需注重整体辨证,除药物治疗外,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可适当食用山药、枸杞、核桃等补益脾肾之品,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疏通经络。忌食生冷辛辣,戒烟限酒,保持情绪舒畅对恢复有积极作用。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壮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