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肺部检查通常会出现阴影。肺结核导致的肺部阴影主要有渗出性病灶、纤维化病灶、钙化灶、空洞性病变、结节性病变等类型。
1、渗出性病灶:
肺结核早期常表现为肺部渗出性阴影,这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渗出性病灶多呈云雾状或斑片状,边缘模糊,常见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这类阴影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多可逐渐吸收。
2、纤维化病灶:
肺结核慢性期或愈合过程中可形成纤维化阴影。纤维化是机体对结核病灶的修复反应,表现为条索状或网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这类阴影提示既往结核感染,但可能残留少量休眠菌。
3、钙化灶:
肺结核痊愈后常见钙化阴影,呈点状或斑块状高密度影。钙化是结核病灶完全愈合的标志,由坏死组织钙盐沉积形成。钙化灶通常稳定不变化,但需与肺部其他钙化病变鉴别。
4、空洞性病变:
肺结核进展期可能出现空洞性阴影,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伴厚壁。空洞形成是结核病灶坏死液化并与支气管相通所致,这类患者痰菌阳性率高,具有较强传染性。
5、结节性病变:
肺结核可表现为孤立或多发结节状阴影,直径多在3厘米以内。结核结节边缘可光滑或毛糙,部分可见卫星灶。这类阴影需与肺部肿瘤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肺结核患者除规范抗结核治疗外,日常需注意保持居室通风,避免密切接触他人;饮食应保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豆制品;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定期复查胸部影像评估病灶变化。出现咯血、气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