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患者就医时通常需进行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体格检查,可能涉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耳鼻喉部位的评估。体格检查是诊断咳嗽原因的基础步骤,医生会根据初步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进一步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
1、视诊观察胸廓形态是否对称,呼吸频率与节律是否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桶状胸,呼吸急促可能提示肺部感染或心力衰竭。同时检查咽喉部有无充血、扁桃体肿大等上呼吸道感染体征。
2、触诊通过触摸颈部淋巴结判断有无肿大,评估气管位置是否居中。胸壁触诊可发现皮下气肿、压痛等异常,膈肌移动度检查有助于鉴别胸腔积液或肺不张。触诊还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胸膜摩擦感。
3、叩诊通过叩击胸壁辨别肺部浊音、过清音或鼓音。肺炎实变区域呈浊音,气胸患者可闻及鼓音,肺气肿则表现为过清音。叩诊能辅助定位肺部病变范围,为后续检查提供方向。
4、听诊使用听诊器辨识呼吸音性质与附加音。干啰音常见于支气管炎,湿啰音多提示肺炎或肺水肿,哮鸣音是哮喘特征性表现。心脏听诊可排除心源性咳嗽,耳部检查能发现中耳炎等关联疾病。
5、其他检查包括血压测量、体温检测等基础项目。过敏性咳嗽需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胃食管反流可能需腹部触诊。儿童患者会额外评估生长发育指标,老年人需关注颈静脉充盈等心功能表现。
咳嗽患者检查后应避免吸烟及接触冷空气,保持室内湿度适宜。若伴随发热、咯血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复诊,慢性咳嗽超过8周建议完善肺功能或CT检查。记录咳嗽发作时间与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未经医生指导不要自行服用镇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