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1、视诊视诊是通过肉眼观察患者身体外观、姿势、步态等判断健康状况的方法。医生会观察皮肤颜色有无苍白或发绀,黏膜是否充血,肢体是否存在肿胀或畸形。视诊能初步发现黄疸、皮疹、甲状腺肿大等异常表现,是体格检查中最先采用的步骤。
2、触诊触诊通过手指触压体表评估组织性状,包括浅触诊和深触诊。浅触诊用于检查皮肤温度、湿度、弹性及浅表淋巴结;深触诊可探查腹腔脏器大小、形态及压痛。触诊能发现肝脾肿大、腹部包块、乳腺结节等病变,对判断器官质地与活动度有重要价值。
3、叩诊叩诊通过手指叩击体表产生不同音响判断脏器状态。直接叩诊用手指叩击胸壁,间接叩诊需用叩诊板。清音见于正常肺部,浊音提示胸腔积液,鼓音多见于胃肠胀气。叩诊可确定心界大小、肺下界位置以及腹腔积液情况。
4、听诊听诊借助听诊器采集体内运动声音。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强弱及啰音,心脏听诊能识别心音异常与杂音,肠鸣音听诊帮助判断胃肠蠕动。听诊对诊断肺炎、心脏瓣膜病、肠梗阻等疾病具有关键作用。
5、嗅诊嗅诊通过辨别特殊气味辅助诊断,如肝性脑病患者的肝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烂苹果味、尿毒症患者的尿臭味。某些感染伤口或分泌物也具有特征性气味,嗅诊虽使用较少,但对特定疾病有提示意义。
体格检查时需按规范顺序操作,注意环境温度适宜,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检查前应洗手消毒,动作轻柔避免患者不适。触诊和叩诊需根据解剖定位准确实施,听诊要选择合适听诊器胸件。检查结果需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必要时配合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定期接受规范体格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