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酸缺乏患者一般不宜喝牛奶,可能引发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乳糖酸缺乏通常指乳糖酶缺乏症,患者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类,无法正常消化牛奶中的乳糖。
乳糖酶缺乏症患者饮用牛奶后,未分解的乳糖会直接进入肠道,被肠道菌群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黏膜导致腹胀、腹痛、肠鸣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水样腹泻,严重时伴随恶心呕吐。长期摄入乳糖可能损伤肠黏膜,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这类患者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酸奶替代普通牛奶,酸奶中的乳酸菌已分解部分乳糖。
极少数乳糖酶缺乏症患者可能对少量乳糖耐受,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经过发酵的乳制品如硬质奶酪乳糖含量较低,可能不会引发明显症状。某些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患者在原发病治愈后,乳糖消化能力可能逐步恢复。
建议乳糖酶缺乏症患者通过豆浆、杏仁奶等植物奶补充蛋白质和钙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补充剂。若需饮用乳制品,应从少量开始尝试并观察反应,出现不适立即停止。定期检测骨密度,预防因乳制品摄入不足导致的钙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