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阑尾炎主要由阑尾管腔阻塞后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常见原因有粪石堵塞、淋巴滤泡增生、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炎蔓延及阑尾结构异常。
1、粪石堵塞粪便硬化形成的粪石阻塞阑尾管腔是最常见诱因。当粪石卡压阑尾开口时,管腔内黏液分泌受阻,压力升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黏膜屏障破坏后肠道细菌侵入阑尾壁层。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需通过血常规和腹部超声辅助诊断。
2、淋巴滤泡增生青少年因免疫应答活跃易发此类型。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可刺激回盲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的淋巴滤泡压迫阑尾管腔。发病前常有感冒病史,疼痛多始于脐周后固定于麦氏点,血象显示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3、肠道寄生虫感染蛔虫或蛲虫钻入阑尾腔可直接造成机械性梗阻与黏膜损伤。寄生虫活跃移动时引发阵发性绞痛,粪便检查可见虫卵。农村地区儿童多见,常伴有营养不良或肛周瘙痒史。
4、胃肠炎蔓延沙门氏菌或志贺菌等病原体经肠壁淋巴扩散至阑尾。先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后逐渐转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这类患者阑尾穿孔风险较高,需警惕腹膜刺激征表现。
5、阑尾结构异常先天性阑尾过长、管腔狭窄或系膜过短等解剖变异,易使内容物滞留。这类患者常有反复发作史,钡剂造影可见阑尾充盈不规则。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也可能诱发此类阑尾炎。
预防感染性阑尾炎需保持规律排便避免粪石形成,注意饮食卫生减少寄生虫感染风险,及时治疗肠道炎症。急性发作期应禁食并卧床休息,术后恢复期需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切口裂开。出现持续腹痛伴发热时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阑尾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