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尤昭玲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妇产科
- 尤昭玲教授应用时空观辨治卵泡发...
- 尤昭玲教授巧拟尤氏四花汤治疗胞...
- 尤昭玲教授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
- 尤昭玲教授辨治不孕症“病、证、...
- 尤昭玲教授对卵泡长速慢的临床探...
- 尤昭玲教授对卵巢低反应的认识及...
- 尤昭玲教授“观形察色”辨识卵巢...
- 浅析尤昭玲教授妇科临证巧用三七...
- ?家名中医传承室尤昭玲教授妇科...
- 由“天人相应”浅析尤昭玲教授的...
- 尤昭玲教授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
- 尤昭玲教授调治IVF-ET所致...
- 尤昭玲教授巧用“食疗煲”ART...
- 尤昭玲教授对月经量少的认识和诊...
- 肥胖与女人
- 尤昭玲教授巧用“花药” 调治妇...
- 卵泡发育异常中医诊疗方案的构建...
- 试析血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 尤昭玲教授诊疗“卵”病的经验初...
- 尤昭玲教授学术思想浅析
- 尤昭玲教授治疗不孕症巧用基础体...
- 尤昭玲教授诊治“子宫切口假腔”...
- 中医药治疗IVF-ET早期自然...
- 国家名中医传承室尤昭玲教授妇科...
- 尤昭玲教授诊治“子宫切口假腔”...
- 控制性超促排卵前卵巢反应性预测...
- 尤昭玲教授妇科工作室食疗煲制作...
- 中医对卵巢TGF-β/Smad...
- 国家名中医传承室尤昭玲教授妇科...
- 尤昭玲教授辨治不孕症的临证思路...
- 尤昭玲教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证临证经验
- 尤昭玲教授用“消法”治疗子宫肌...
- 尤昭玲教授临床诊疗排卵障碍性不...
- 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证的临床经...
- 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症经验总结
-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
- 中医药改善超排卵周期卵子质量的...
- 金英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
- 尤昭玲细说女人体质的生理特征
- 尤昭玲细说女人养生十五字箴言
- 尤昭玲细说女人体质分九种
- 尤昭玲细说A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B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C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D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E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F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G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H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I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的体会
- 尤昭玲教授补肾健脾法治疗体外受...
- 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证临证经验
- 尤昭玲教授妇科工作室就诊须知!...
- 尤昭玲及其团队深圳坐诊受欢迎
- 尤昭玲教授论治不孕症特色
- 尤昭玲教授治闭经经验
- 尤昭玲教授中医治宫内膜异位症的...
- 尤昭玲教授临床安胎思路及用药经...
- 尤昭玲教授对女性生理的理解及其...
- 尤昭玲教授运用四草汤治疗崩漏之...
- 尤昭玲教授从心论治妇科病证特色
- 尤昭玲教授对体外授精一胚胎移植...
- 浅谈尤昭玲教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
- 尤昭玲妇科学术交流会举行
- 尤昭玲教授妇科工作室的地点与坐...
- 探访当代女性患者的救星??名医...
- 都市妇女的保健 - 对女性生理...
- 国家名中医尤昭玲昨来深坐堂问诊
- “尤昭玲妇科工作室”正惠及深圳
- 尤昭玲教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
- 关于基础体温
- 中药免煎颗粒与饮片哪一个效果更...
- 女性性功能障碍术
- 求子须知
- 尤昭玲教授的经验食疗方
- 常见妇科疾病饮食宜忌
- 中药煎服小常识
- 尤昭玲教授个人介绍
- 尤昭玲教授对妇科血证临床诊治的认识和实践
- 作者:尤昭玲|发布时间:2011-09-07|浏览量:1328次
关键词:尤昭玲,妇科血证,中医药,名医经验,
中医妇科疾病中凡涉及异常子宫出血的病证统称为妇科血证。妇科血证的疾病范围最广,可发生于妇女不同年龄阶段,也可见于妇女不同生理时期。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子宫肌瘤等所致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产后恶露不绝、宫内节育器及药流或人流后子宫异常出血等。因大量或长时间的出血而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其病因繁多,病证复杂,临床诊治难度最大。尤昭玲教授系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四批名中医。从事中医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在妇科血证中医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见解,常获良效,现就其诊疗经验总结如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尤昭玲
1.对妇科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妇科血证可由感受外邪、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外伤等多种原因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胞宫胞脉受损,冲任失于固摄,致血溢脉外。主要病机离不开虚、热、瘀三个方面。无论何种致病因素,必是在正气受损情况下为患。正如《素问》指出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正气受损之时多在经期、孕期、产后等生理时期,与患者的情志、精神状态及体质、营养、生活状况密切相关。正如《 张氏医通?诸血门》所说“缘人之禀赋不无偏胜,劳役不无偏伤,其血则从偏衰偏伤之处而渗漏焉。夫人之禀赋既偏,则水谷多从偏胜之气化, 而胜者愈胜,弱者愈弱。阳胜则阴衰,阴衰则火旺,火旺则血随之上溢;阴胜则阳微,阳微则火衰,火衰则血失之统而下脱”。
1.1 气虚
女子以血为用,血与气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血虚可致气虚,气虚无权摄血,而致出血诸症。临床以脾气虚和肾气虚为多。《景岳全书?妇人规》在“妊娠卒然下血”病机中亦有“脾肾气陷,命门不固而脱血”的论述。脾气虚弱,血失统摄,则血溢脉外。正如《景岳全书》曰:“盖脾主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如先天禀赋不足,肾气稚弱或年届七七,肾气渐亏或房劳多产,致固摄无权,精血失守,而致异常出血。
1.2 血热
热邪及湿热之邪易致胞宫胞脉损伤,血得热则行,故妇科血证与热邪为患多见。《伤寒明理论》曰:“冲之得热,血必妄行。”宋?严用和《济生方》说“夫血之妄行,未有不因血热之所发。”热邪又有虚实之分。阳盛血热、过食燥热、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肝郁化火,均能损伤冲任,迫血妄行,致血溢脉外,多见月经先期过多、崩漏、赤带等。湿热之邪,直伤冲任,迫血妄行,或“有因膏粱厚味以致脾湿下流于肾,与相火合为湿热,迫经下漏”(《医学入门》)。虚热内扰,血海不宁又多见于月经先期过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等病证。如《血证论》曰“血热者,以水之不足也,因见行经超前。”
1.3 血瘀
妇女经孕产乳,数伤于血,如摄生不慎,感受外邪或内生寒热,易与血相搏结,形成瘀滞,占居血室,致血不归经,崩中漏下;或瘀阻化热,迫血妄行;或瘀结于内,?瘕积聚,胞宫胞脉受损出血。正如《血证论》所说:“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机化”。临床上月经先期、量多、崩漏、产后恶露不绝、流产、宫外孕等出血多因胞宫胞脉瘀滞、瘀热所致;经漏、经期延长、妇科炎症、妇科肿瘤等出血多因胞宫瘀浊、瘀?所致。
综上所述,妇科血证,虽有热、瘀、虚不同的病机,但热、瘀、虚更易互结为患,而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病证。故临床上应针对各种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施治。
2. 治疗用药特点
2.1止血当理血
对于量多或长时间流血者,除急崩外,一般不宜一昧止血,而应理血。如叶天士所说“久漏久崩,宜清宜通”。因此类异常出血多有夹瘀,出血后离经之血阻滞于脉道之中,使新血不能归经,而引起或加重出血;治疗中如过于凉遏或专于止涩,往往有止血留瘀之弊,故治疗务使瘀血散化,经络疏通,血行归经,方能止血。正如《医学广笔记》说:“宜荇血不宜止血,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也,行血则血行经络,不止自止。”止血化瘀并用,配方可选用炒蒲黄,五灵脂、大黄炭、贯众炭、三七、益母草之类。
2.2 止血分虚实
妇科血证有虚有实。证属脾虚、肾虚出血者,多见面色灰暗或白,舌体淡胖,常用黄芪与党参,赤石脂与禹余粮,鹿角霜与补骨脂益气固脱止血。虚热者,除有异常出血外,还见手足心热、舌体红瘦,多选用灸龟板黄柏、旱莲草、生地与白芍等,以养阴清热止血。热邪直扰胞宫,迫血妄行者,宜选金银花、连翘、黄芩、青蒿等清热凉血止血。肝郁内蕴而生热者,多选茵陈、栀子、车前子、淡竹叶、桑叶等清肝泄热止血。证属湿热出血者,经血多腥臭、舌体暗红、苔黄腻,常选用赤芍、椿根白皮、丹皮、黄柏 、茵陈等清热利湿祛瘀止血。
2.3 辨病辨证相结合
妇科血证涉及许多病证,有着不同的病机特点,临床应根据不同的病证特点用药。如
2.3.1 经前期漏红,多见基础体温高温相<12d、高温相低、高温缓慢下降。常因心肝郁火、湿浊、血瘀所致,多见经血暗红、心烦口苦、舌体暗而苔黄腻。施治时不能过涩、过温,应因势利导,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莲心、石斛、合欢皮、泽泻、泽兰、佩兰、生地、玄参等以养阴清热,柔肝敛阴。如为阳虚病变,多见面虚肿灰暗、形寒肢冷、舌体胖,治宜益气助阳,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寄生、菟丝子、鹿角霜、锁阳等。出血期间,可加生地榆、仙鹤草止血。
2.3.2 经间期出血,氤氲之时阴阳气血变化较活跃,胞卵这时需顺势破膜而出,故气血宜动不宜静。过静则胞卵不能排出,变生他病。但动稍过,则有出血。这时出血多系肝经湿热内蕴。治宜除散湿热,切勿过用固敛酸涩之品。常选用仙鹤草与荆芥穗、侧柏叶与地榆、大蓟与小蓟、生地与白芍配伍止血。
2.3.3 胎漏、胎动不安出血 “漏胎者,……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妊妇下血,……食少气倦,此气虚不能摄血也”(《妇人大全良方》)。气以载胎,肾系胎元,故临床诊治时在补肾方药中必加补气的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品,其寓意不在健脾,而重在补气。又因“胞脉者上系于心”、“心主定神,肾主精”,故心神宁静,心肾相济才能固摄胎元。临床诊治时在补肾益气的基础上,应选用钩藤、枣仁、茯神、龙齿、莲心等宁心安神。如此则肾气得补,脾气得健,心安神宁,则漏血自止。谨记勿用大寒、大热、滋腻、淡渗之品。如出血、舌红、口干;以黄芩与白术清热安胎。 如出血、腰痛、便秘,以菟丝子与山萸肉补肾涩精,益阴固阳。
2.3.4 崩漏 崩漏以大量和持续异常出血为表现,为妇科血证中较难治病证。治疗以止血为要,正如《血证论》云:“留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无论出血原因如何,总属冲任损伤,血不归经,故应引血归经,使血止而归其所。大出血时以红参10g、黄芪 30g、阿胶15g、炙龟板20g 、仙鹤草30g、乌梅炭15g、贯众炭15g、陈皮10g、旱连草15g、鹿衔草15g、甘草5g为主组成止血调经方,益气清热,化瘀止血。浓煎频服。如伴腹泻加山药30g;有瘀时加用马鞭草、鹿衔草、茜草、紫珠草、荆芥穗化瘀止血。红参味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黄芪味甘、性温,健脾补肺,补气之中兼能升阳,走而不守,两药相须配对,益气固冲。阿胶味甘,平。归肺、肝、肾经。为补血、止血之佳品,与炙龟板配伍清热滋阴,使阴得滋而火可降,血热得清,以防热扰血海,迫血妄行。 仙鹤草、乌梅炭、贯众炭收涩止血,且仙鹤草、乌梅炭止血兼能补虚,贯众炭止血而能清热,使已出之血能归其所。方药紧扣虚、 瘀、 热之病机特点,散收结合,使血止、热清、瘀化,补虚而不恋邪,止血而不留瘀,标本兼顾, 气血同治, 温凉同用,通涩得当,阴阳平调, 而达到止血澄源,澄源复旧之目的。
2.4 用善用药对增强疗效
针对出血原因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止血方法,如白术配灶心土益气摄血;五倍子配陈棕炭涩血止血;阿胶配干姜温经止血;侧柏叶配苎麻根凉血止血;蒲黄配茜草化瘀止血 ;仙鹤草配茜草、茜草配乌贼骨或棕榈炭配乌贼骨、茜草配茺蔚子止血而不留瘀。量多时选仙鹤草配荆芥炭、贯众炭配大小蓟。虚寒者赤石脂配禹余粮。阴虚者:灸龟板配黄柏、灸龟板配旱莲草、旱莲草配仙鹤草、生地配白芍养阴清热,柔肝敛阴。量少淋漓者,仙鹤草或地榆配银花、仙鹤草配乌梅、白茅根配炒槐花。夹有湿热者,白芍配椿根白皮、丹皮配黄柏、丹皮配茵陈以清热利湿止血。
3. 病案举例
李某某,女,43岁。已婚,长沙人。2011年5月4日初诊。月经紊乱2年余。阴道流血20余天。患者近2年出现月经紊乱,周期20天至2月不定,并伴量多,色暗红,夹血块,持续难尽。本次阴道出血20余天未净,色紫暗,量多,夹血块,伴少腹部隐痛,腰酸,头晕气短,胸闷纳呆,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苔白,脉细弦。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70g/L,其余正常。B超:子宫附件无异常。诊断:崩漏辨证为气不摄血,瘀热夹杂。治法:益气清热,化瘀止血。药用:党参15g,生黄芪15g,阿胶15g,仙鹤草30g,马鞭草10g,女贞子1Og,旱莲草15g,鹿衔草10g,白术10g,茯苓lOg,茜草10g,青蒿IOg,金银花10g,连翘10g,桑寄生lOg,甘草6g。5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上方2剂后,阴道流血减少,少腹部隐疼及腰酸减轻,再服上方3剂,阴道流血止,诸症消失。以上方去止血仙鹤草,加山药15g。继续服5付。嘱经期时服原方5剂。以复方阿胶浆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连续服用2月,告愈,血色素恢复正常。
按:崩漏病机乃是阴阳、气血不相维系为病。临床所见之妇科崩漏病证,往往由于气虚、血热、瘀结三者相结为患,形成虚实夹杂,虚、瘀、热互结之复杂病症。根据崩漏之虚、热、瘀病机特点,治以清热化瘀固冲、滋阴止血调经,用止血调经方随症加减治之。方中除益气养血,清热固冲外,用仙鹤草、马鞭草、旱莲草、鹿衔草组成四草汤止血。仙鹤草,味苦、涩,性平,人心、肝、肺经。因其收涩作用较强,故止血效佳,又因药性平和,故寒、热、虚、实各种出血证均可运用。马鞭草,味苦、性凉,人肝、脾二经。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故有凉血、活血、止血之功效;旱莲草,味甘、酸,性凉,人肝、肾经,功擅补肝肾之阴,亦为凉血、止血之要药,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以及阴虚血热之月经过多、崩漏下血等出血病证。鹿衔草,味甘、苦,性温,人肝、肾经,有补虚,益肾,活血调经,治崩止带之功效。仙鹤草长于补虚、收涩止血;马鞭草长于凉血、活血、止血;旱莲草长于滋阴、活血止血;鹿衔草长于温经、活血、止血,四草合用,融止血药于一炉,兼有清热、滋阴、化瘀、补虚之功效,且鹿衔草性温能防马鞭草、旱莲草之寒凉,故四草配伍,活血而不动血,止血而不留瘀,凉血而无寒凝之弊,祛瘀而无伤正之忧。最后以复方阿胶浆成药口服善后收功。复方阿胶浆源自明代医药学家张介宾补气养血经典名方,由阿胶、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桂圆、枸杞、大枣、甘草等组成,有气血双补及养身功效。能促进造血系统功能,可迅速提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清铁的含量,纠正患者的贫血。能增强免疫功能,增强体质避免病症复发。且服用方便,患者能坚持服完药,增加治疗效果。
国家第四批名中医学术继承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理事: 林洁教授整理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