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尤昭玲主任医师
-
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
妇产科
- 尤昭玲教授应用时空观辨治卵泡发...
- 尤昭玲教授巧拟尤氏四花汤治疗胞...
- 尤昭玲教授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
- 尤昭玲教授辨治不孕症“病、证、...
- 尤昭玲教授对卵泡长速慢的临床探...
- 尤昭玲教授对卵巢低反应的认识及...
- 尤昭玲教授“观形察色”辨识卵巢...
- 浅析尤昭玲教授妇科临证巧用三七...
- ?家名中医传承室尤昭玲教授妇科...
- 尤昭玲教授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
- 尤昭玲教授调治IVF-ET所致...
- 尤昭玲教授巧用“食疗煲”ART...
- 尤昭玲教授对月经量少的认识和诊...
- 肥胖与女人
- 尤昭玲教授巧用“花药” 调治妇...
- 卵泡发育异常中医诊疗方案的构建...
- 试析血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 尤昭玲教授诊疗“卵”病的经验初...
- 尤昭玲教授学术思想浅析
- 尤昭玲教授治疗不孕症巧用基础体...
- 尤昭玲教授诊治“子宫切口假腔”...
- 中医药治疗IVF-ET早期自然...
- 国家名中医传承室尤昭玲教授妇科...
- 尤昭玲教授诊治“子宫切口假腔”...
- 控制性超促排卵前卵巢反应性预测...
- 尤昭玲教授妇科工作室食疗煲制作...
- 中医对卵巢TGF-β/Smad...
- 国家名中医传承室尤昭玲教授妇科...
- 尤昭玲教授辨治不孕症的临证思路...
- 尤昭玲教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证临证经验
- 尤昭玲教授用“消法”治疗子宫肌...
- 尤昭玲教授临床诊疗排卵障碍性不...
- 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证的临床经...
- 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症经验总结
-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
- 中医药改善超排卵周期卵子质量的...
- 金英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
- 尤昭玲教授对妇科血证临床诊治的...
- 尤昭玲细说女人体质的生理特征
- 尤昭玲细说女人养生十五字箴言
- 尤昭玲细说女人体质分九种
- 尤昭玲细说A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B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C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D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E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F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G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H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细说I型体质女人的调体养...
- 尤昭玲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的体会
- 尤昭玲教授补肾健脾法治疗体外受...
- 尤昭玲教授治疗妇科血证临证经验
- 尤昭玲教授妇科工作室就诊须知!...
- 尤昭玲及其团队深圳坐诊受欢迎
- 尤昭玲教授论治不孕症特色
- 尤昭玲教授治闭经经验
- 尤昭玲教授中医治宫内膜异位症的...
- 尤昭玲教授临床安胎思路及用药经...
- 尤昭玲教授对女性生理的理解及其...
- 尤昭玲教授运用四草汤治疗崩漏之...
- 尤昭玲教授从心论治妇科病证特色
- 尤昭玲教授对体外授精一胚胎移植...
- 浅谈尤昭玲教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
- 尤昭玲妇科学术交流会举行
- 尤昭玲教授妇科工作室的地点与坐...
- 探访当代女性患者的救星??名医...
- 都市妇女的保健 - 对女性生理...
- 国家名中医尤昭玲昨来深坐堂问诊
- “尤昭玲妇科工作室”正惠及深圳
- 尤昭玲教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
- 关于基础体温
- 中药免煎颗粒与饮片哪一个效果更...
- 女性性功能障碍术
- 求子须知
- 尤昭玲教授的经验食疗方
- 常见妇科疾病饮食宜忌
- 中药煎服小常识
- 尤昭玲教授个人介绍
- 由“天人相应”浅析尤昭玲教授的安胎精髓
- 作者:尤昭玲|发布时间:2013-04-26|浏览量:988次
尤昭玲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分会常务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四批名中医。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对妇科疑难病证的诊治精研医理,学验俱丰,造诣颇深。尤昭玲教授临床安胎首重心、脾、肾三脏,多获良效;笔者有幸在?家名中医传承室--尤昭玲妇科工作室研修随诊,现从“天人相应”切入,领悟导师安胎用药精神,以飨同道。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尤昭玲
1 尤教授安胎重心、脾、肾
尤昭玲教授认为胎漏、胎动不安其主要病因为肾虚、胎元不固;或脾虚、气血不足、不能滋养胎元,使胎元不固;加之患者因担心妊娠腹痛、阴道出血损及胎儿易致心烦、心神不宁故认为心、脾、肾与胞胎间关系最为密切;临证从心脾肾三脏着手,安胎主方以桑寄生、菟丝子、山药、山茱萸、苎麻根等为主。若口渴、心烦、夜眠欠安、舌红者,加栀子、黄芩、莲心等;便秘加首乌;少量阴道出血无腹痛腰酸等不适加莲子以健脾固胎,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腹痛加白芍,配甘草以缓急止痛;若见出血伴腹胀,则补气安胎,加用西洋参、黄芪、白术等;若见出血伴腰酸痛,系肾虚不能固胎,应补肾安胎,可加川续断、寄生、枣皮、金樱子等;若出血伴心烦、口苦、口干,因“胞脉者上系于心”、“心主定神,肾主定精”,故心神宁静,心肾相济才能固摄胎元,宜宁心安胎,可加钩藤、枣仁等。
2 由“天人相应”探讨导师从心、脾、肾安胎
“天人相应”整体观,是祖国医学的理论精髓,即天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胎元居于胞中,形似一颗种子,胎元在胞宫中受气血的滋养而生长发育,如种子埋于地下,受天地和谐之气的滋养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土壤肥沃种子即能生根发芽。心、脾、肾三脏相互联系,共同营造适应胚胎生长的内在自然环境。
2.1 心为君----主万物生息
心五行属火,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主。心为阳中之太阳,犹空中红日,离照当空,阴霾消失,普照大地,万物赖之以生长,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明则下安。”心主血,《素问?评热病论》指出:“胞脉者,属心而络胞中”,心阳、心血通过胞脉下注胞宫,温煦、滋养胎元。
2.2 心暖脾肾助养胎元----离照大地助生万物
然心血来源于脾土所运化之水谷精微,只有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化为精微并上奉于心,心才能将丰富的精微物质化赤而生成血,而心火下降,温暖脾土,脾土得温,才能运化水谷精微,才能“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另外心火下行以温肾,肾阳得充,则蒸腾肾水上济于心,肾水足则能吸引心火下降,心血亦随之而下,滋养胎元。《傅青主女科》云:“胞胎系于肾而连于心,肾气固则交于心”,心肾两交,胎元才能得到两者共同的温养。而脾居中焦,中焦为一身之枢纽,交通上下,只有脾运正常,中焦得通,心肾才能上下交通,水火既济,脾土又能得到心肾共同的温煦而行使其运化之职。因此心亦能助脾肾养胎,且自身亦行养胎之职。若心失其职,则天下阴霾满布,天气不降,地气不升,雨露不施,万物则失去生存的环境而生命无以延续,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
2.3 脾属土为母----土生载万物
脾五行属土,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土乘坤静之德,能化生万物,为万物扎根之基。妇人妊娠,胎在腹中,犹万物始萌于土。妊娠以后,胎元全赖母之气血以滋养,而气血又靠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所化生。在《济阴纲目?论胎前脾胃气血为要》中生动地描述到:“食气于母,所以养其形,食味于母,所以养其精,形精为滋育,气味为本。故天之五气,地之五味,母食之而子又食之,外则充乎形质,内则滋乎胎气。”因此养胎全在脾胃,如《胎产指南》指出:“凡孕妇脾胃旺而血气充,则胎安而正,产子精神而寿。”因此白术以其健脾除湿之功而被医家奉为养胎之圣药,如《金匮要略》当归散、白术散。若脾胃弱,饮食少,气血无生化之源,胎元无所养而有坠堕之虞,所以胎不安首责脾土,如《傅青主女科》在妊娠篇中指出“脾胃之气虚,则胞胎无力,必有崩坠之虞。”《万氏妇人科?胎前章》也指出“养胎全在脾胃,譬之钟悬于梁,梁软则钟下坠,梁断则钟下堕”,“妇人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自然界中,土湿不能生物,土干亦不能生物,唯有不干不湿才能生万物。因此养胎首先养脾健脾,只有脾气健旺,脾土不湿,能运化水谷以化生气血,气血充盈,胞胎有所载养,胎元才能正常发育。
2.4 肾藏精气----水润万物、温系胞胎
肾脏五行属水,为元阴元阳所处。肾主藏精,精血互生且精可生气,精充则气旺。胞脉系于肾,肾气盛则孕后胞脉有力举固胎元,使胎无下坠之虑,因此肾气旺则胎固,同时胞宫通过胞脉通于肾,胎元居于胞宫,靠胞脉输送之肾精以滋养,犹如种子必赖根下吸地水以获取生长所需营养。所以肾精气充足与否直接关系着胎之安危,如《傅青主女科》指出“夫胎也者,本精与血之相结而成,逐月养胎,古人每分经络,其实均不离肾水之养,故肾水足而胎安,肾水亏而胎动。”但肾精必须得到肾阳的蒸腾方能实现对胎元的滋养,正如地水只有在地热的作用下能上升到土壤,使土含水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利万物生长。地热不足,土地干冷,了无生机。所谓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因此胎元除靠肾精气系养外,还必须有肾阳的温煦固摄,如《女科要旨》引赵养葵所言:“肾中和暖,然后胎有生气,日长而无坠堕之虞。”
3 导师安胎主方释义
导师安胎主方为:菟丝子、桑寄生、山药、山茱萸、苎麻根等。方中菟丝子性平,阴阳双补,补而不峻,微温不燥,固冲任安胎。张锡纯谓: “愚于千百味中药中,得一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是也”;胎居母腹,能汲取母体精血以长养,人与天地相参应,取象比类,自然界中菟丝子无根,绕于豆根之间,不日便不见豆根,而见成片菟丝子;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能养血安胎气,补肾固胎,《本草求真》云其:“为补肾补血要剂“,其无根寄生于桑树上吸取营养生存,故此二药能补肾固胎,肾旺自能萌胎。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补脾胃、益肺肾,能补肾健脾,厚其土以镇藏;《药性论》言其“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雷公炮炙论》言:“壮元气,秘精”;清代《本草新编》载:“补阴之药未有布片,胜者也惟山萸大补肝肾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有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苎麻根味甘性凉,既能止血,又能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之要药。《医林篆要》曰:“孕妇两三月后,相火日盛,血益热,胎多不安。苎麻根甘咸入心,能布散其光明,而不为郁热,此安胎良药也。” 因其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根深下行入土,其质坚韧,善固持植物体,吸收大地之精华,并将其精华传输至茎,取类比象,寓意胎元源源不断的得母体所养,并受固持,在母体宫腔内稳如磐石。故导师仿泰山盘石之意,以两山压根,胎安无忧立方,其两山指山药、山茱萸,根即指苎麻根,唯有脾肾心三脏功能正常,才能使胎得以安。此外,不能忽视保胎期间的生活细节,孕妇应注意调摄精神、卧床休息、避免感冒、跌扑、保持大便正常等,只有医患协同努力,才能使保胎成功,各无遗憾。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第三批优秀人才班学员 曾倩博士整理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