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抑郁症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持续性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属于围产期抑郁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有情绪波动、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过度担忧胎儿健康等,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压力、家庭支持不足等因素有关。
1、激素水平波动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剧烈变化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平衡,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异常。孕妇可能出现晨起情绪低落、易哭泣等症状。建议通过规律作息、适度晒太阳帮助稳定激素分泌,必要时需心理科评估干预。
2、心理压力积累对分娩疼痛的恐惧、育儿经济压力或职业发展顾虑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典型表现为反复出现负面念头、回避产检等。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可缓解压力,家属应避免施加额外心理负担。
3、社会支持缺乏配偶长期缺席或家庭矛盾会使孕妇产生孤独感,加重抑郁风险。特征包括拒绝沟通、对胎儿漠不关心等。建议家人共同参与孕期课程,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建立支持系统。
4、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甲减或甲亢可能导致乏力、情绪不稳等类似抑郁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筛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或甲巯咪唑片控制病情,同时监测胎儿发育状况。
5、既往抑郁病史有抑郁症史的孕妇复发风险较高,可能出现自杀倾向等严重症状。精神科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舍曲林片等妊娠B类抗抑郁药,需严格评估药物收益与风险,配合定期胎儿超声检查。
孕妇应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等温和运动,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配偶需主动分担家务,记录胎动变化并陪同参加产前教育课程。如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失眠或厌食,应立即前往产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避免自行服用中成药或保健品。医疗机构通常会联合产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和营养师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