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上药需采取侧卧位或膝胸卧位,使用润滑剂辅助置入药物,操作时保持放松避免损伤黏膜。肛门给药常用于痔疮、肛裂等局部病变治疗,正确姿势有助于药物吸收效果并减少不适。
侧卧位是较易掌握的姿势,患者取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腿屈曲贴近腹部,充分暴露肛门区域。操作前清洁双手并佩戴指套,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肛门周围或栓剂尖端,用食指轻柔推入肛门口内2-3厘米。膝胸卧位更适合自行给药,双膝跪床胸部贴垫,臀部抬高,此体位能使直肠与肛管形成直线,便于药物直达病变部位。无论采用何种姿势,推入药物后应保持体位5分钟防止滑脱,给药后1小时内避免排便。栓剂使用前可冷水冲淋减少融化,乳膏类建议排便后清洁再涂抹。
肛门给药需注意药物类型差异,痔疮膏多含利多卡因等局麻成分,使用后可能有短暂灼热感。肛泰栓等中成药栓剂需深置至直肠黏膜,太宁栓等保护黏膜制剂则作用于肛管齿状线区域。操作时切忌暴力插入,儿童及老年患者可由他人辅助。长期使用开塞露等刺激性泻药可能产生依赖,出现肛门疼痛、出血或过敏皮疹时应停药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禁用含麝香痔疮栓,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皮质激素药膏。
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和膳食纤维摄入可减少肛门疾病复发,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代替用力擦拭。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括约肌功能。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局部瘙痒时勿抓挠,可冷敷缓解肿胀。若用药3天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需及时至肛肠科排查肛周脓肿等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