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结膜炎、胃肠炎等,严重时可导致肺炎或免疫缺陷者多器官损伤。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接触或粪口途径传播,常见危害包括急性发热性咽炎、婴幼儿重症肺炎、流行性角结膜炎及出血性膀胱炎。
1、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咽炎、喉炎或支气管炎。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持续5-7天,伴随咽痛、咳嗽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喘息、呼吸急促等支气管肺炎表现,胸片可见斑片状浸润影。婴幼儿因气道狭窄更易发展为重症,需警惕呼吸衰竭风险。临床常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2、眼部病变腺病毒8型、19型等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具有强传染性,表现为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及畏光流泪。部分患者角膜出现点状上皮缺损,病程可持续2-3周。接触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易暴发流行。治疗以更昔洛韦滴眼液控制病毒复制,配合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严重角膜混浊时需使用氟米龙滴眼液抗炎。
3、消化道症状40型、41型腺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因,引发水样腹泻每日10-20次,伴随呕吐和低热。粪便检测可见大量病毒颗粒,症状通常持续1-2周。脱水是主要并发症,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Ⅲ。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避免使用止泻药以免抑制病毒排出。
4、泌尿系统损害11型腺病毒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突发肉眼血尿、尿频及耻骨上疼痛。膀胱黏膜活检可见特征性核内包涵体,病程多呈自限性但免疫抑制患者可能进展为间质性肾炎。治疗以碱化尿液的枸橼酸钾颗粒为主,严重血尿时可短期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
5、系统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腺病毒可发生肝炎、脑炎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死亡率超过50%,病毒载量监测对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西多福韦注射液是首选治疗药物,需配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提升抗体水平。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移植后感染概率。
腺病毒感染后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衣物需煮沸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疑似病例后可用含氯氰菊酯的消毒液洗手。婴幼儿及老年人建议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慢性病患者出现持续咳嗽或高热不退时须及时进行PCR检测。恢复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有助于呼吸道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