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除维生素AD外,通常需要补充维生素D、铁、锌等营养素,具体需结合喂养方式和生长发育情况决定。
一、维生素D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后需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吸收,预防佝偻病。可选择维生素D3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或遵医嘱使用维生素AD复合制剂。早产儿、低体重儿可能需要更高剂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二、铁足月儿出生时体内储备铁可满足4-6个月需求,但母乳含铁量有限。6月龄后需通过强化铁米粉、红肉泥等辅食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可能需在医生指导下提前补充铁剂,如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缺铁可能导致贫血,影响认知发育,家长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三、锌锌对婴儿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母乳中锌生物利用率高但含量随哺乳时间下降。6月龄后可通过添加蛋黄、瘦肉等辅食补充。反复腹泻、食欲差的婴儿可能出现锌缺乏,可短期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但需避免与铁剂同服影响吸收。
四、DHADHA是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的重要成分。母乳喂养婴儿可通过母亲增加深海鱼类摄入间接获取,配方奶喂养应选择含DHA的配方。早产儿或母亲饮食不均衡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藻油DHA补充剂,如纽曼思婴儿DHA滴剂。
五、益生菌对于肠绞痛、腹泻或抗生素使用后的婴儿,可短期补充特定菌株益生菌如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但健康婴儿无须常规补充,母乳中的低聚糖已能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家长需注意选择标注婴幼儿适用菌株的产品。
婴儿营养补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家长需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通过生长曲线评估营养状况。除特殊营养素外,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逐步引入不同种类食物。避免盲目补充多种营养素制剂,防止过量风险。出现喂养困难、生长迟缓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